|
|---|
植保無人機掠過連片麥田播撒基肥,智能大棚內水肥一體化系統精準“投喂”果蔬,物聯網實時顯示數萬只蛋雞生長環境,長江大堤生態廊道上連片水杉吐出新綠……春日鳩江的廣袤田野上,正奏響一曲智慧與綠色的交響曲。
近年來,鳩江區以智慧農業為筆、生態建設為墨,著力打造智慧農業發展新畫卷,加快建設“天門碧水 惠生長卷”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帶,書寫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動篇章。
植保無人機助力“新農人”變“興農人”
眼下正值小麥抽穗揚花期,也是病蟲害高發期。鳩江區湯溝鎮“新農人”金良緣帶著良緣農機合作社的小伙伴們搶抓時間節點,操縱植保無人機開展小麥病蟲害飛防作業,助力春季田間管理,確保小麥穩產增收。
4月18日上午,在湯溝鎮三元村,綠油油的小麥長勢喜人。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兩臺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在麥田上空按既定路線勻速飛行,藥液均勻散開灑向麥苗,為小麥春季病蟲害防治送去了“及時雨”。
“最近是小麥種植的春管關鍵期,這幾天合作社的6臺植保無人機全部‘上崗’。”金良緣介紹,一臺植保無人機五六分鐘即可完成20畝地的噴防,是傳統人工作業效率的十幾倍,同時噴灑得更加均勻精準,高效、節約、環保等優勢十分明顯。
作為一名90后“新農人”,金良緣于2013年返鄉創業從事果蔬種植,目前種植有450畝水稻、200多畝大棚蔬菜。在逐夢沃野投身農業的同時,他還依托科技手段,帶領村民增收致富。2013年,金良緣和幾位“小伙伴”成立良緣農機合作社,為種植戶提供果蔬種植產前、產中、產后、銷售一體化服務,目前已輻射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100余人,周邊村果蔬種植戶200余戶。
隨著鄉村全面振興的深入推進,近年來鳩江區越來越多像金良緣這樣的青年人返鄉創業。他們有知識、有干勁,勇于接受新事物,善于使用新技術,是科技興農富農之路上的中堅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以“數”賦農讓農業生產科技范十足
技術人員輕輕按下按鈕,短短兩三分鐘后,蔬菜大棚里一個個小噴頭開始噴灑出水花,300畝韭菜籠罩在輕柔的水霧中——這是記者日前在白茆鎮義圩村新綠洲家庭農場見到的一幕。
新綠洲家庭農場負責人季玲玲是一名80后,她和愛人在白茆鎮套北村、義圩村、新園村、六洲村,共流轉土地2550畝左右,開展糧食及蔬果種植。由于種植規模大、品種多,季玲玲一直思考著怎樣依托數字化手段賦能農業生產。2024年,農場引入300畝水肥一體化智慧農業灌溉系統,讓她看到了數字化帶來的巨大變化:“300畝大棚,之前灌溉要一個個大棚人工拿著水管澆,現在只需要一個人按一個按鈕。”季玲玲說,得益于灌溉的精準性、及時性,這套系統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水肥成本,而且提高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據其介紹,下一步新綠洲家庭農場打算進一步升級智慧農業系統,引入更多先進設備和技術,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讓農業生產更加智能高效。
以“數”賦農、靠“數”增收,在鳩江區并非個例。在白茆鎮江壩社區皖瑞禽業有限公司,數字畜牧業示范基地建設讓養殖場面貌煥然一新:在大屏幕上,養殖場溫度、濕度、禽類在欄天數等信息一目了然;養殖著3.05萬只蛋雞的雞舍干凈整潔,絲毫沒有傳統印象中禽類養殖場的異味。廠長宋幫俊介紹,企業于2024年建成自動化精準環境控制系統,配備畜禽圈舍通風、溫控、光控、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糞便清理等設施設備,實現飼養環境自動調節。同時,配置產品收集系統,實現集蛋、包裝等自動化;建設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養殖投入品、產出品、生產記錄、人員、成本等精準管理。“系統建成以來,雞舍養殖量增加了1倍,與此同時,產蛋量有所提升,破損率大為降低。”宋幫俊說,目前1號雞舍3.05萬只蛋雞的日產蛋量達到了近2噸。
這是鳩江區大力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鳩江區緊緊圍繞現代數字農業發展目標,大力開展數字鄉村建設、信息進村入戶、“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農產品質量數字化監管等工作,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惠生長卷”繪就鄉村振興“綠色名片”
驅車沿長江無為大堤緩緩行駛,一路風景如畫,江影營地、濕地草甸、江風北梁、時光長廊、生態水杉林等各具特色的景觀,串成一道令人流連忘返的長江生態風景廊道。
鳩江區以無為大堤鳩江段為主要范圍,致力打造“天門碧水 惠生長卷”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鳩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鳩江區全面統籌和推進無為大堤及沿線村莊建設和產業融合,以鄉村“五大振興”為抓手,通過“三個聚焦”,聚焦大堤改造提升、聚焦村莊建設提升、聚焦鄉村產業提升,全力打造生態更好、產業更優、顏值更高、民生更實的“天門碧水 惠生長卷”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帶。整個“天門碧水 惠生長卷”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帶依據其自身特色對周邊歷史、文化、民俗、資源等內容進行主題打造,它不僅是促進長江鳩江段濱江生活的重要窗口,也是鳩江區生態與生活相互融合的江北會客廳。
記者采訪中獲悉,項目一期包括江影營地、濕地草甸、江風北梁、時光長廊、生態水杉林等景觀節點以及沿線村莊的環境改造。以江影營地為例,在長江三橋附近鋪展大片草坪,配備生態停車位、秋千、休閑座椅等,同時搭配打卡主題小品,讓游客觀美麗江景的同時,享受愜意的江岸休閑時光。而水杉林作為植物界的“活化石”,不僅是生態修復的先鋒衛士,更是四季流轉的視覺盛宴,游客漫步其間,可享受天然氧吧的純凈空氣,聆聽鳥鳴風語的生態交響。
目前,鳩江區緊扣農文旅融合發展主線促進鄉村振興,秉持統籌推進、穩扎穩打的理念,全力推動“天門碧水 惠生長卷”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建設蹄疾步穩。
智慧賦能、生態打底,成為浸潤在鳩江每一寸土地、每一顆果實中的振興密碼,未來必將書寫更加令人心潮澎湃的奮進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