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陽春三月,站在鳩江區江堤上遠眺惠生聯圩,不遠處江水緩緩東流,江岸邊的聯圩內,林地布局有序,道路修整一新,水系湖泊串聯成清泉活水,岸堤旁花紅柳綠……
近年來,鳩江區立足“一江兩岸”區情實際,秉持全區“一盤棋”思想,以學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多措并舉做好和美鄉村“后半篇文章”,走出一條由和美鄉村到美麗經濟的鳩江發展之路。
以“千萬工程”繪就和美鄉村“錦繡畫卷”
鳩江區堅持以“千萬工程”為統領,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城鄉發展、鄉村治理、農民增收致富一體推進、一體融合。圍繞區域總體定位,按照“核心帶動、跨江聯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統籌安排城鎮建設、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置,促進“一江兩岸、江南江北”融合聯動,形成城鄉有機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與此同時,圍繞特色“擘畫藍圖”,加速推動“千萬工程”經驗在鳩江落地開花結果。以鳩江獨特的區位結構,利用豐富的江邊、河邊、林邊、田邊等自然資源稟賦,打造“一江兩翼”的鳩江特色發展格局。
立足區情,鳩江區藍圖已繪就:到2027年底,江南江北實現宜居村莊全覆蓋;在現有和美鄉村中心村基礎上,每年再建設8個左右中心村,每年打造不少于30個宜居村莊,每年申報不少于1個精品示范村。
以“宜居宜業”繪就生態宜居“和美畫卷”
當前,鳩江區正按照“規劃引領、建管并重、分批推進、分類施策”思路,深入推進農村“三大革命”“五大提升行動”,著力打造“村村出彩、沿線美麗、面上干凈”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鳩江樣板。
2024年,鳩江區對重點路網開展提質增效行動,投資8023萬元,建設示范農村路34.81公里,養護工程61.56公里,暢通服務群眾的民生路。投資5.6億元完善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實現了江北區域供水“同源、同網、同質”。
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的原則,全區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長效管護推進行動,2024年對全區1655個自然村莊分三類逐一推進,提升一個,驗收一個。同時,聚焦長江大堤沿線區域,通過提升沿線生態環境質量、完善沿線基礎設施、培育發展特色產業等方式,對沿線村居集中串線打造,建設“天門碧水 惠生長卷”百里江堤鄉村振興示范帶。
以“增收致富”繪就共同富裕“幸福畫卷”
鳩江區緊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和美鄉村建設與農民增收致富,通過多種模式實現環境美化與農民增收雙贏。
“去年種的桃樹開始掛果了,加上開小賣部的收入,一年多掙了近2萬元。”沈巷鎮四連村村民趙師傅算起了增收賬。2024年,鳩江區啟動“搖錢樹”工程,全面發動農村居民利用房前屋后和庭院種植高效經濟苗木,既美化村莊環境,又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沈巷鎮四連村結合和美鄉村中心村建設,充分利用農村“四旁”種植青梅、桃樹、柿樹、棗樹等經濟苗木,并與企業達成購銷合作協議,全面保障農民群眾權益。
去年以來,鳩江區按照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區級驗收、鞏固提升等四個階段,扎實推進“萬村清萬塘”行動。去年全區共整治溝塘328條,并對清理整治后的溝塘加以開發利用,盤活家門口的“當家塘”。如白茆鎮套北村通過開發水上游樂項目、生態垂釣、蓮藕種植等形式,打造“春賞花、夏采摘、秋豐收、冬民俗”特色鄉村旅游,2024年“賞花季”期間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帶動消費500萬元。
作為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白茆鎮新園村充分利用產業優勢,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動當地鮮食玉米加工產業發展。去年以來,該村通過生產銷售真空玉米棒、玉米粒、玉米加工產品等,帶動400多戶農戶種植玉米,畝產附加值由6000元提升至約8000元。
以生態為底色、產業為引擎、民生為根本,鳩江區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努力繪就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和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