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cw7uq"><var id="cw7uq"></var></menu>
<button id="cw7uq"></button>

<ul id="cw7uq"><tt id="cw7uq"></tt></ul>
  1. <noframes id="cw7uq"><button id="cw7uq"></button></noframes>

  2.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新AV在线播放不卡,亚洲欧美日本久久网站,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一区二区,国产呦交精品免费视频,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當前位置:首頁 > 媒體聚焦

    1396.2億元!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發布時間:2025-10-29 17:03信息來源:安徽發布 閱讀次數: 字體:【    】

    決勝“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堅持科技打頭陣 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時間:10月29日(周三)下午15:00

    地點:省行政中心

    實錄內容

    主持人章蓉生(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下午我們舉行“決勝‘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非常高興地邀請到省委科技辦主任、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吳勁松先生,他將為大家介紹安徽堅持科技打頭陣、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的主要情況,一同出席發布會的還有:省科技廳副廳長李國陽先生、副廳長姚群先生、副廳長武海峰先生、副廳長陳龍勝先生,他們將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省委科技辦主任、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吳勁松先生介紹有關情況。


    吳勁松(省委科技辦主任、省科技廳黨組書記):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在這里與大家見面。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安徽科技創新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十四五”時期是安徽堅持科學技術打頭陣、勇擔使命、銳意進取的五年,是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的五年,是打響創新金字招牌、擦亮創新金色名片的五年。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全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采取了一系列戰略性舉措、變革性實踐,實現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我省科技創新格局實現重大轉變,原始創新從“跟跑”轉向“并跑領跑”,產業發展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在科技強國建設中作出了安徽貢獻。下面,我就重點方面向大家作介紹。

    一、三大科創高地世界領跑,“制高點”上涌現更多安徽原創成果。在量子信息領域,推動建設量子科技和產業中心,“天元”量子模擬器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進展,“祖沖之三號”“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使我國成為世界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國家。在聚變能源領域,“東方超環”創造“億度千秒”新的世界紀錄,全國首創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聚變能商業化進程走在國際前列。在深空探測領域,成立深空探測實驗室,自研“天都”試驗星實現我國首次繞月編隊飛行,“月壤原位3D打印系統”實現“用月球的土,燒月球的磚,建月球的家”,向人類在月球上“就地造房”的夢想邁出了關鍵一步。

    二、研發投入爭先進位,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有了更大底氣。我省R&D經費投入總量從2020年的883.2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396.2億元,由全國第11位上升到第9位,年均增速達到12.1%,高于全國平均增速;R&D經費投入強度從2.28%提高到2.76%,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12個百分點,提高到超過全國平均水平0.07個百分點,由全國第10位上升到第7位。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從4.95%增長到5.9%,有力帶動全社會科技投入。企業研發投入突破千億元大關,對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

    三、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果累累,“卡脖子”難題接連突破。聚焦產業“最緊急、最緊迫”需求,統籌設立10億元省科技創新攻堅專項,布局實施省科技計劃項目,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多語種智能語音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先進工藝動態存儲芯片、高溫合金葉片、九韶內核軟件、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等一批技術和產品打破國外壟斷,OLED顯示玻璃等世界領先,有力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升了產業競爭力。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45.7%提高到51.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對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到76.6%。

    四、科技型企業成倍增長,“主力軍”隊伍持續壯大。建立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方陣,推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局面。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達2.3萬家,是2020年的2.7倍;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5萬家,是2020年的4.9倍。首次出現估值超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2024年全省80.4%的省科技攻堅項目、87.5%的項目資金、超80%的研發經費、超90%的省產業創新研究院都是由企業牽頭。

    五、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金”,更多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聚焦“不敢轉”難題,在106家省屬本科高校、重點醫療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全面推廣“賦權+轉讓+約定收益”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模式,全省累計賦權職務科技成果1857項,成果估值約8.12億元,成立或入股企業126家。聚焦“不能轉”難題,啟動建設頂尖孵化器,帶動全省孵化器服務能力提升,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達242家,國家級67家、位居全國第8位。聚焦“不便轉”難題,舉辦三屆中國(安徽)科交會,累計簽約金額2296.8億元。全省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連續4年跨越4個千億臺階,2024年達4312.5億元。

    六、科技金融體系更加完善,“陽光雨露”普照創新創業。我省不斷深化科技金融體制機制改革,獲批建設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著力優化科技貸款,首創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和“貸投批量聯動”模式,科技型企業貸款接連跨越7個千億元臺階,2025年上半年達到8754億元。著力優化融資擔保,在全國率先建成省市縣全覆蓋的三級科技融資擔保體系,至2025年8月,累計開展“科技融資擔保”業務1806.3億元、26460戶(次)。著力優化科技保險,構建形成全周期全鏈條科技保險體系。著力打造基金叢林,組建規模150億元的天使基金群,設立子基金47支,落地全國首支國家級S基金,完善“募投管退”服務體系。

    七、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充分發揮,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我省聯合滬蘇浙制訂通過全國首個以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為主題的區域立法。深化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同創”,共建長三角大科學裝置集群。啟動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安徽)。推動與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省市合作。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推動建設“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支持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126個。建立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國際科技組織、安徽首個國際科技組織——國際深空探測學會,國際科技合作有了更大話語權。

    八、黨對科技創新的領導全面加強,“大科技”格局初步形成。我省成立省委科技委,統籌解決全省科技領域戰略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推動16個省轄市均成立市委科技委。對科技領導體制和管理機制進行系統性重構、整體性重塑,形成了權威高效的決策指揮體系,部門協同、省市聯動進一步加強,全省科技工作“一盤棋”格局基本建立,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新的躍升。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黨對科技創新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科技打頭陣,緊緊扭住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和探索新型舉國體制安徽實踐具體路徑兩大牽引性抓手,突出打造戰略科技力量,突出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突出首創性差異化改革,突出創新生態培育,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構建體現安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收官,高標準謀劃“十五五”規劃藍圖,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目標實現、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貢獻力量。

    我先介紹到這里,謝謝。

    章蓉生:謝謝吳書記的介紹。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請大家提問前舉手示意,并通報所在新聞機構。


    央廣網記者: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這離不開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撐,比如國家實驗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等,請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姚群(省科技廳副廳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三角區域匯聚了國家許多“壓箱底”的戰略科技力量,其中不少在安徽。“十四五”期間,我們把服務“國之大者”、建設“國之重器”作為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在皖“國家隊”的集聚效應、輻射效應、聯動效應,打造體系化競爭優勢。

    一是高能級科創平臺拔節起勢。全力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扎實推進量子科技和產業中心建設,打造全國量子領域“總平臺”“總鏈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新成效,已有、在建和預研大科學裝置13個,集聚度全國領先。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23家,較重組前接近翻一番。重塑優化省級科創平臺,新建省實驗室3家、總量達17家,新建省(特色)產業創新研究院30家,重組建設省重點實驗室272家,認定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17家。其中,約60%新認定的省重點實驗室建在企業,超90%的省產業創新研究院由企業牽頭建設。初步構建起前沿引領、產業賦能、開放協同的創新平臺矩陣。

    二是高水平高校院所夯基立柱。筑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皖高校教學科研“高峰”優勢,支持其攻關創新,產出一大批原創性科技成果,首次實現光子的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態。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研功能,形成“裝置平臺——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的科研布局,在磁約束核聚變、大氣環境光學、強磁場科學與技術、衛星遙感遙測等方面躋身國際先進行列,部分方向已處于國際領先方陣。實施“雙一流”培育和高峰學科建設行動,16所省屬高校64個學科進入ESI前1%。

    三是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成效明顯。圍繞大科學裝置精準發力,建立大科學裝置衍生技術清單,支持開展技術二次開發,構建“大科學裝置+概念驗證中心+市場化中試”全鏈條轉化應用體系,在超導材料、等離子體診斷、低溫技術、太赫茲激光等領域累計孵化、引進科技型企業100余家,包括中科光柵、中科太赫茲、曦合超導等一批“金娃娃”企業,前沿技術催生新質生產力效用愈發突顯。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服務保障好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充分發揮高能級科創平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家科研機構、大科學裝置的前沿引領作用,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為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戰略支撐。


    安徽科技報記者:“十四五”期間,我們有個直觀的感受,安徽創新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的成就。請問這幾年,安徽在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上采取了哪些舉措,成效如何?


    武海峰(省科技廳副廳長):謝謝提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保障,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石。“十四五”期間,我們堅持“四個面向”戰略導向,勇闖科技前沿“無人區”,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將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一是攻堅模式實現新變革。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等領域統籌設立省級科技創新攻堅專項,布局實施省科技計劃項目超1602項,資金由4億元增加到10億元,攻關領域由2022年的40個減到2024年的11個,年度項目數由519項減少到219個,單個項目支持資金額度放大5.7倍,有效改變項目“小而散”、資金“撒胡椒面”的局面。支持產業鏈、創新鏈“鏈主”企業牽頭聯系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開展“大兵團”協同攻關,“整體作戰”水平不斷提高。

    二是攻堅任務實現新突破。瞄準產業發展關鍵卡點堵點難題,取得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安徽造”高溫合金葉片挑戰金屬材料極限,點燃國產大飛機“心臟”;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實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鍛造國際最先進的癌癥治療利刃;全球首艘純氨燃料內燃機動力示范船“氨暉號”首航成功,開辟航運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新路徑;AEC2.0L活塞航空發動機成功研制,突破了電子控制單元等多項“卡脖子”技術。

    三是引領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傳統產業加快“煥新”。極低輪廓銅箔等“塔尖”產品,與5G通信、新能源汽車等產業融合,提升銅產業綜合競爭力;“皖墾麥22”單產超900公斤,已推廣面積近70萬畝。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領跑”。玻璃基MLED實現技術突破,核心指標達國內頂尖水平;成功研發“全球首臺35kV中壓直掛式光伏逆變器”。今年上半年,我省汽車產量、新能源汽車產量、汽車出口量,均居全國第1位。未來產業加力“生根”。舉辦四屆量子科技和產業大會,集聚量子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布局低空經濟、商業航天、衛星應用等空天信息產業,低空經濟規模居全國前列。2024年,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對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高達76.6%。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大聯合、大協作、大攻關,不斷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組織化水平、體系化能力,為加快構建體現安徽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安徽日報記者: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問題。今年我省也專門召開了推進科技型外向型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請問在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武海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旗幟鮮明地指出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十四五”以來,我們按照總書記要求,一頭抓科技領軍企業,一頭抓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

    一是科技型企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啟動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建設行動,培育認定省科技領軍企業22家。全力實施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建設行動、獨角獸企業培育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截至2024年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690家、居全國第8位,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59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24家、獨角獸企業18家,均居全國第6位。高新技術企業2.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5萬家,分別居全國第8位、第5位。

    二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實施規上重點制造業企業無研發活動和無研發機構“兩清零”行動,出臺《工業企業技術創新“三個全覆蓋”實施方案(2025-2027年)》。累計認定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05家、居全國第5位。支持訊飛、奇瑞等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開展協同創新。2024年,我省企業研發經費投入1143.1億元,占全省經費投入比重約81.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2個百分點。2024年,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創新活躍度達51.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近10個百分點,連續5年居全國前3位。11家皖企入選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

    三是企業創新生態進一步優化。出臺促進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科創20條”等政策舉措,從支持科技攻關、建強創新平臺載體、推動創新產品應用推廣等方面加強對企業創新支持力度。高規格籌建省科技咨詢委,吸納企業專家加入,進一步提升企業在創新決策中的話語權。推動項目、平臺、資金、人才、獎勵等資源“五個向企業傾斜”,2024年,80%以上的省科技攻堅項目、項目資金、研發經費、省產業創新研究院均由企業牽頭。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推動形成“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郁的創新生態。


    市場星報記者:請問近年來安徽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上有哪些進展,如何更好地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質量和精準度?


    陳龍勝(省科技廳副廳長):謝謝你的提問。要破解創新鏈產業鏈“相望難相見”問題,必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十四五”期間,我們著力構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搭建轉化平臺、暢通轉化路徑、提升轉化效率,推動我省科技成果轉化取得新躍升。

    一是強化中試孵化,搭建成果轉化載體。持續完善孵化體系,出臺頂尖孵化器建設實施方案,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5個領域啟動建設頂尖孵化器,帶動全省孵化器服務能力的提升。建立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42家,國家級67家、位居全國第8位。出臺《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概念驗證中心備案辦法(試行)》,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加快驗證科技成果的技術可行性、商業價值及市場潛力。打造科技成果中試平臺,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遴選備案38家輻射范圍大、轉化能力強、發展機制好的省級中試基地,推動科技成果熟化、二次開發、工程化。

    二是強化對接交易,暢通成果轉化路徑。統籌科技成果對接活動,高質量舉辦三屆中國(安徽)科交會,累計簽約金額達2296.8億元。開展“雙創匯”活動170場,意向簽約項目2851項、金額245億元,促進科學家創業、企業家創新。在全國率先建立安徽科技大市場,構建“年度大會+季度專場+月度路演”的交易活動譜系。成立省科技與產業融合創新協會,搭建科研人員、工程師和產品經理常態化交流對接平臺。建立全省統一的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累計培養技術經理人突破3900人。

    三是強化場景應用,提升成果轉化效率。深入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應用示范行動,從場景供給、對接示范、機制創新、保障措施等方面為“三新”應用推廣提供配套支持。開展安徽省十大標桿示范場景征集評選活動,常態化發布場景能力、場景機會、場景案例“三張清單”,加速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在安徽率先應用、推廣、迭代,讓創新產品叫好又叫座。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成果轉化政策體系,持續提升安徽科創品牌質量,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青果子”變成“甜果子”,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


    安徽交通廣播記者:最近,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人工智能正重塑著人類生產生活范式,賦能千行百業。請問安徽省在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產業上有什么成果和舉措?

    陳龍勝:謝謝你的提問。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早在2023年,省委、省政府立足國內外大勢,搶抓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戰略機遇,在全國較早印發出臺通用人工智能三年行動計劃及《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和應用高地若干政策》,今年又再次印發《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和應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走深向實。

    一是產業規模持續壯大。2025年上半年,全省人工智能規上企業實現營收1069.9億元,招引人工智能落地項目917項。科大訊飛和智象未來入選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前50強。智能語音集群入選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重點布局、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等落地安徽。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躍居全國第5位。

    二是底層能力持續鞏固。全省智能算力規模躍升至3.7萬P,國產化萬卡智算集群初步建成。合肥成為長三角唯一獲批全國首批數據標注基地建設任務城市,人工智能數據要素流通平臺交易額近2億元。機數量子、訊飛醫療案例入選國家發布首批2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科大訊飛斬獲近十年人工智能領域首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訊飛醫療成為醫療大模型登陸港交所第一股。

    三是產業生態持續優化。人工智能主題基金入選2024年最佳政府引導基金名單,截至8月,人工智能主題基金母子基金規模超200億元,投資金額56.5億元。成功舉辦2024年全國通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中國智能機器人生態大會、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大會等重大活動,吸引一大批院士專家、創新團隊、投資機構等來皖合作交流。安徽人工智能產業先導區加速建設,打造人才活力開源社區和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

    下一步,我們將搶抓“AI+萬物”行業風口,加速建設AI物質創制中心,推動實現“AI+Science”科研范式變革,加速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推動我省率先進入通用人工智能時代。謝謝!


    科技日報記者:請問十四五期間,安徽在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動力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突破?


    李國陽(省科技廳副廳長):謝謝你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強調,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近年來,我們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

    一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眾多首創性差異化改革在皖開花結果。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改革,出臺盡職免責制度,健全審計、監督、檢查結果跨部門互認機制,在全省106家省屬高校、醫療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全面推開,累計賦權職務科技成果1857項,入選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深化科技零基預算改革,統籌設立省科技創新攻堅專項資金,建立有組織攻關機制。深化經費管理和人才評價改革,在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中實行科研經費“包干制”試點,涉及省支持資金達3.9億元,在18家科研院所、企業及醫院中開展“綜合授權+負面清單”改革,推動11家科研單位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科技創新活力。

    二是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人才競爭優勢日益凸顯。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前瞻布局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省屬本科高校與新興產業緊密相關的專業占比達72.2%,高標準建設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著力培養“懂科技、懂產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的復合型科技產業人才。推動高等研究院實體化運行,2025年度招生計劃取得突破。完善青年人才支持機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省自然科學基金用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項目和經費占比均超過60%。

    三是構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更多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抓基金叢林。牽頭組建全國首個省級天使母基金群,健全“長周期、算總賬”考核機制。設立子基金47支,投資項目285個,投資金額42.6億元。抓投貸聯動。建立總行級科創金融中心10家、特色機構71家。全國首創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簽約銀行107家、企業超1.4萬戶。“貸投批量聯動”范圍覆蓋16個省轄市,科技貸款余額從2020年的1525億元增長到2025年上半年的8754億元,增速穩居全國前列。抓融資擔保。累計開展“科技融資擔保”業務1806.3億元、26460戶(次)。抓科技保險。聚焦“研發-轉化-應用-出海-人才”5個方向,給予參保企業最高30%保費補助。抓企業上市。深入推進企業上市“迎客松行動”計劃和“科創100”上市專項行動,安徽省境內上市公司數量達182家,居全國第7。

    四是打造科大硅谷“試驗田”,先行先試釋放科技創新新動能。探索“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的企業化運營新模式。構建“領導小組+服務平臺公司+全球校友事業部+全球合伙人+屬地政府”工作體系,圍繞運行機制、資源鏈接、成果轉化等方面探索實施30余條創新舉措,其中一半以上轉化為制度成果,部分入選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探索科技招商新模式,搭建“全球校友組織+創新中心+創新單元”全球創新網絡,招募全球合伙人機構超100家,引育科技型企業超2800家,集聚各類股權投資基金221支,規模超2500億,近悅遠來的優良生態加快形成。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的發展目標。面向“十五五”,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和探索新型舉國體制安徽實踐具體路徑為牽引,進一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奮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進一步營造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生態。謝謝!

    章蓉生:“十四五”時期,安徽堅持科技打頭陣,催生一批“從0到1”的突破,創造許多的“唯一”和“第一”,請各新聞媒體深入挖掘報道安徽科技創新的閃光點,講好安徽科技創新的精彩故事。如果各位媒體朋友還有進一步采訪需求,可以會后與省政府新聞辦、省科技廳聯系。

    本場發布會就到這里,再次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媒體朋友們!大家再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欧美日产国产精品日产| 中文字幕人妻中出制服诱惑| 九九热精品在线观看| 人妻教师痴汉电车波多野结衣|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久久爱| 少妇高潮喷水正在播放| 亚洲av成人在线一区| 伊人av超碰伊人久久久| 亚洲美女高潮不断亚洲|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2020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粉嫩av|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最大成人免费av| 亚洲永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午夜精品福利亚洲国产| 日韩有码中文在线观看| 久久男人av资源站|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老色99久久九九爱精品| 高中女无套中出17p|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亚洲男人天堂2018| 色综合久久婷婷88| 兴和县| 天堂网av最新版在线看|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男| 国产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 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视频| 开心激情站开心激情网六月婷婷| 国产精品一线天粉嫩av|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2005| 亚洲av乱码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国产一级特黄性生活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