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戰略。十三年來,鳩江區委、區政府和區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加快培育發展壯大農業經營主體這條主線,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核心,著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現代高素質農民,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鳩江區的廣袤田野上,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民形象正在悄然改變,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手握智能終端、駕駛現代化農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他們,正是被時代呼喚、被政策賦能的高素質農民,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力量。
以文化鑄魂,培育知識賦能新農人
高素質農民之“有文化”,在鳩江區的實踐中被賦予了深刻內涵。通過系統培訓,學員們不僅掌握了基礎知識,更培養了持續學習的內驅力。他們主動參加政府組織的免費技能培訓,積極利用“云上智農”等平臺學習線上課程,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科學素養方面,學員們能夠理解土壤檢測報告、科學施肥原理和病蟲害發生規律,逐步告別“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同時,他們熟練運用智能手機、電腦等“新農具”,通過互聯網獲取市場信息、學習先進技術、對接專家咨詢,信息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培訓系統顯示,全區在系統內共有學員1108人,本科以上就有36人,甚至還有1位碩士研究生。
以技術強基,鍛造智慧農業實干家
“懂技術”成為鳩江區高素質農民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培訓,學員們系統掌握了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包括精準播種、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先進農藝技術。在實操訓練中,學員們熟練操作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等現代化農機具,并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故障排除。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學員開始應用數字農業工具,利用物聯網傳感器監測田間環境,通過農場管理軟件進行生產記錄和效益分析,實現“智慧種田”。湯溝鎮的金良緣,90后小伙子,能夠熟練操作無人機,按照既定路徑在田間盤旋,將肥料、農藥均勻灑下。1臺無人機1小時就能為近100畝農田噴灑農藥、肥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這種更為均勻的噴灑方式,也讓農田防治效果大幅提升。
以經營增效,打造市場搏擊弄潮兒
鳩江區在培育過程中特別注重提升學員的經營能力,“善經營”成為學員們從生產者向農業經營者轉變的重要標志。通過市場分析課程,學員們學會了研究消費者需求和價格波動規律,懂得根據市場調整種養結構。在品牌建設方面,學員們積極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熟練運用電商平臺、社區團購等多種渠道進行產品營銷,有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同時,學員們還掌握了成本核算、投入產出分析等財務管理技能,并通過購買農業保險、簽訂訂單合同等方式進行風險管理。同樣是90后的張濤濤,通過投入產出分析,大量運用農業機具,如旋耕機、植保機、收割機等,減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沈巷鎮的電商產業園,把直播間設置到田間地頭、發貨現場,鄉村主播走到田間開展農產品直播,進一步提升了電商企業在主流電商平臺上的產品競爭力。
以管理固本,塑造協同發展組織者
“會管理”是鳩江區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重要目標。通過培訓,學員們學會了統籌管理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在生產管理方面,學員們制定并執行標準化操作規程,建立生產檔案,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更令人欣喜的是,許多學員積極發起或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聯盟等組織,在其中發揮核心作用,協調成員關系,組織統一生產和銷售,展現出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由鳩江區高素質農民發起并運營的鳩江區蔬菜行業協會,已發揮了重要作用。鳩江區蔬菜行業協會通過制定蔬菜種植技術規程,從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入手,突出抓住新品種及新技術的引進工作。立足國內外市場,瞄準名、優、特和無公害蔬菜新品種,先后引進長寶大蔥、貝貝南瓜等新品種,進行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試驗研究,建立起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等一整套科技推廣體系,提高了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經濟效益。
十三年的精心培育,鳩江區高素質農民隊伍不斷壯大,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目前已培養高素質農民3900多人。他們不僅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主力軍,更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從傳統“莊稼漢”到現代“新農人”,從“單打獨斗”到“合作共贏”,鳩江區高素質農民的成長歷程,正是我國農業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生動縮影。
展望未來,鳩江區將繼續深化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越來越多的“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正用智慧和汗水,描繪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嶄新畫卷。